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作者:嘉定实小     更新时间:2018-01-12 14:32    

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发展最为重要的标志,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的力度,突出过程的精细化,细化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及时把握问题,实施有效的调控指导策略。

一、贯彻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计划,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全体教师要按课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依法执教,严格实行“专课专用”。对学生进行绿色指标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立足课堂,抓实“五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求知的摇篮,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把握、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业布置的效益、测验考试的功能及个别辅导等方面加强实践。每学期有侧重地进行专题项目研训。

1、体现备课与上课的一致性

每位教师须提前完成2周备课量,并把修改、完善后的个性化教案上传数字化平台——信息交流——网络硬盘——联合备课文件夹内,落实作业备案和公示制。若上课前老师认为还需进一步完善修改自己的教案,则必须将修改过的教案重新上传数字平台,并覆盖以前的教案。行政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备课与上课的一致性,教案以当天从被听课老师文件夹下载的为准。

电子教案中应体现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教学反思的字体颜色用蓝色表示。作业设计时注意上课与作业的一致性。三年内教师要求手写详案,随时修改与补充。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随堂听课,掌握原生态的课堂教学情况,与教师切磋教学成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体现作业与辅导的一致性

作业设计有针对性,对 “课堂作业、回家作业”做到精心设计、选编。建立作业批改质量情况的定期检查,建立同班学科作业布置协商制,控制数量与时间,中高年级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为准)。适当布置分层回家作业,对于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有余力生扩大知识面;使中等生进一步提升;使学困生能有合格的成绩。

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科质量着手,加强学科团队和教师个体培优助学工作,加强家校互动,召开家长、学困生座谈会,提升各年级组学科的合格率。开展每周一、二、四的数、语、英学科义务补课。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每周出好一张学困生小练习(一张16K纸的量),做好《学困生档案袋》的资料积累。

3、体现课题与实践的一致性

用课题引领课堂。继续开展学科组课题研究,语文《关注表达  追求实效》、数学《提升作业品质》、英语组《小学英语课程的多元再构的研究和实践》。学术研究部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一致性的研究。每个备课组承担一个课题,通过随堂听课等形式检查,并在每周三的备课组活动中讨论、完善课题。

三、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课程管理中心加强语数英学科教学质量调研,通过随堂课了解教学现状,运用安脉系统进行质量分析,指导各学科组长根据学科特点与本年级段学生情况,开展命题研讨,随时迎接区教育随访,四、五年级学生随时准备好迎接区学科的质量监控。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凸显 “三字”“三要”和“三有”。

“三字”:即“趣、实、活”。趣:创设氛围,趣中乐学;实:基础夯实,内容丰实;活:教法灵活,思维激活。

“三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努力做到:目标要明确,容量要适当,重点要突出。

“三有”:课前有思,课后有悟,课课有得。

继续开展教学调研,每月15日为教学调研日,行政、教研组长、指导小组老师将听推门课、检查备课、学生作业、学生学习习惯。

四、加强质量分析评估

课程管理中心继续加强语数英学科教学质量调研,通过随堂课了解教学现状,在每次的期中、期末测试后,运用安脉系统进行质量分析。开展校内学科质量调研活动,质量汇报制,由分管领导在质量监控后,在行政会、教师会或教研组长会议上进行汇报总结和反思;质量帮扶制,对个别质量较差的班级(均分大于3),由主管、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以跟踪听课、作业检查等形式进行重点帮扶。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