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中高年段等第制评价实施方案

作者:嘉定实小     更新时间:2018-01-12 14:34    

嘉定区实验小学中高年段等第制评价实施方案

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59号)的精神和要求,特学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强调课标为基本依据

严格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2、突出改进学习的评价

树立评价为了改进学习的基本理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让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

3、基于校情的校本实施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本校数字化特色发展的评价方案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工具。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探索,建立课标解析与目标叙写、评价融入教学、纸笔测试等方面的典型案例。

2、梳理学校落实等第制评价的工作经验,发挥我校作为项目学校的引领作用,形成区域和集团新的教育质量观、新的评价观。

3、通过研究,全面提高学校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的能力,提高评价的能力和水平。

4、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实施要求

(一)扎实开展主题式培训

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教师扎实研究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们在做好教师校本研修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好家长培训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家长培训

项目

对象

时间

内容

备注

家长开放日

一年级家长

9月下旬

“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语文学科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主讲人:张艳)

反馈表

10月下旬

“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观摩

家长会

二—五年级家长

11月上旬

1.“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专家)

2.“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校本化实施方法交流(学科教师)

2、教师研修

项目

对象

时间

内容

备注

“精品课评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学评比

全体教师

911

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主题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教学评比。团队磨课,群策群力,重点打造一节精品课参与评比,凸显团队的集体智慧和水平。邀请市或区的教研员观课和点评。评分标准设为ABC档。B档为标准档;A档为高于标准档;C为不达标准档。作为整个备课组的水平,纳入考核。


“触点工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小问题研究

全体教师

121月上旬

“触点”就是通过发现和选择合适的问题点(该点是具体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操作性强的点),以点带面,深入研究,细致实践,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有效性。“工坊”是教研的一种方式,通过实践研究的团队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炼方法、总结经验,形成可以推广和复制的普适性成果。也分为ABC档,纳入考核。


狸米

数学教师

91

狸米学习评测平台建设


3、集团联动

项目

对象

时间

内容

备注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分学科教学研讨

集团内学校

12

1.语、数、英3个专场安排:

(1)    观摩两节课(一节由实小出,一节由集团内学校出)

(2)    市教研员点评、作讲座

实小在校评比的基础上选出一节课参加集团观摩研讨活动

2.音、体、美3个专场安排:

(1)    观摩一堂课

(2)    市教研员点评、作讲座

与实小校评优同步

狸米评测平台建设

集团内学校

91

1.实小数学学科学习评测平台使用推广

2.实小指导集团内其他学校进行语文、英语学科学习评测平台建设


 


(二)落实精细化常规管理要求

1、明确作业批改要求

全学科、全学段均采用等第制评价,作业或考卷中只能出现ABCD或☆等形式的等第制评价,不能出现分数。正确率90%及以上为优,正确率80%-90%为良,正确率60%-80%为合格,正确率不到60%为需努力。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作业后写些评语(以激励为主)。每科每天的家庭作业量保持在20分钟左右。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控制口头作业量的要求,加强口头作业设计的研究,实行每日作业公示制,通过减少题量、提高质量,把好作业关。

2、明确阶段测试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阶段测试的评价维度和模块,制定双向细目表,并根据细目表编制测试题目,最后确定等第标准。测试以分项评价与评语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与学习习惯。评语侧重揭示等第内涵,提出改进建议。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进行书面考试。

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指导教师根据评价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选择评价方式。对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采用日常观察你、作业分析、过程记录等方式获取信息。对于学业成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口头测试、书面测试、操作解答和作业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对于过程和方法层面的诊断,可积极开展表达表现、社会实践和作业展示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学校将通过访谈、作业本检查、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老师的实施情况。

(三)依托数据,深化评价研究

今年,我们将循着“在线学习、数据采集、过程性评价、指标评估、反思与改进教学”的总体构思,进入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关键阶段,开展基于学科基本内容与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教学改进研究。

从重分数向重素养的转变,是等第制评价的内涵本质。多个维度,多种方式,就是多一把尺子,发现不一样的优秀。评价改革的目的,是让教师更精准地施教,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无论是等第、分项还是评语评价,教师都要从众多信息中,识别不同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数字化实验,带来了学习时空的延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资源的丰富,而学生认知风格、学习经历、家庭背景等差异,包括教师教学风格的迥异,必然让教学与评价变得更加复杂。怎样变差异为资源,让评价变繁冗、低效为便捷、科学呢?互联网+的优势正在于此。

1、“+”点数据思维,评价更精准

评价改革要求教师“+”点数据思维,学会从数据中识别孩子。我们通过思来氏公司,提供一、二年级期末学科素养评测,对五年级数字实验班学生进行追踪式的基础素养发展性评估,学校在游园评价之外,积极探寻更为丰富的综合评价方式。

翼学院教育平台还原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真实表现,将数据及时、连贯、完整地记录下来。自适应练习,在知识原点的级别上,采集、破译、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发现学业水平与学习动力、压力指数等的相关性;通过对数据的深度解读、抽象出影响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翼学院数字化平台,主要实现对非正式学习及时、真实、完整地过程性记录,平台上已经沉淀了大量师生教与学过程的数据,依托原始数据,分析、提炼,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反映学生的学习效能、学习深度、兴趣习惯和能力发展,为学校日常教学深入推进提供指引。最终,通过五年数据的积累,有望形成学生综合性评价。

2、提供专业支持,确保评价落地

有了工具或平台,采集数据不再是问题。解读分析数据,成了关键。为此,学校提供专业支持,独创研修模式,组织教师和互联网专家,合作解读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意义。

如“1+2分享”模式:一名教师带领两名学生进行在线教与学的经验分享,学生和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学习和教学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研修方向明确,改进措施具体,数据确保了持续跟踪和反馈。

又如“学习分析”模式:通过建模,挖掘各类学习、行为以及背景数据,找到学习效果和各个因素的关联,预测学习行为、分析学习特质,从而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修正系统。

3、重视非正式学习,发现更多优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让很多有价值的学习行为被忽视。基于互联网+的过程性评价,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都将得到肯定。因此,关注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如网络互动、创课发布、项目学习、阅读分享等等,许多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无法预设,应该允许目标游离、价值多元。其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除了流程再造,我们正着力研究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教学与评价方式,探索《过程性评价与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突出“全面适用、数字评测、平行测试、数据分析、个性辅导、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等特点。目前,已经完成了数学学科全学段的定制校本评测资源库建设,系统支持每个教师的个性化定制。学校将进入“精细化的学科质量监测、智能化的备课授课辅助、专业化的培训支持”等后续的实践研究阶段。

四、实施保障

1、学校领导小组加强指导与监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坚决杜绝违反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的行为。把“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作为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工作,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学校领导小组深入课堂,积极开展教学调研,对于发现的问题加强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有效落实。

3、学校编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认真分析,及时改进。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