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预设目标

作者:嘉定实小     更新时间:2018-01-12 14:34    

2017年度预设目标

关键词:

关注细节、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大胆创新;内涵发展、品质提升

一、学校管理

目标

建立并完善各类规则运行机制,形成务实、民主、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措施

1、坚持“规划引领,阶段落实;部门负责、目标管理;分项实施、扎实推进”的发展原则,认真制定条线部门规划,明确年度目标与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

1)做好“学校大事记”,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弘扬学校精神、宣传办学理念。

2)提高规划与计划、总结一致性及匹配度,以行事历、校历公示等方式确保计划落地。

3)落实“自评、测评、考评”,完善规划评价保障机制。

A、自评:部门条线对年度工作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定,说明未达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B、测评:干部向全体教工述职、学校向家委会、社会各界代表通报办学情况,接受评议;

C、考评:党政向教育局汇报,接受年度考评。

2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管理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团队通力协作,提高管理效能

1)着手编制《学校管理实务手册》,完善学校岗位职责、部门管理制度,修订绩效工资配套细则,通过会议、研修等方式,提高制度知晓度与执行力。

本年度重点:梳理原有制度章程;修订《教育教学事故处理条列》、《师德建设相关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学校层级管理实施细则(校级干部联系制、蹲点行政负责制、年级组长负责制等)》,完善《绩效工资配套细则》。

2)继续实行“级段、部门条线、项目负责制,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部门条线、项目组分级负责、分层管理。

3)行政例会拟于2017学年调整为周五上午9:30~11:40,落实各部门条线工作汇报交流、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学校事务严格执行“沟通在前,部门协同、统筹安排、及时报备”。

4)2017学年起尝试行政会议列席制度,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参与管理、民主决策、监督评议的工作机制。

3、加强集团化背景下的组织架构研究

1)坚持党管干部,会同党支部做好中层岗位调整及空缺岗位竞聘,完善中层条线干部配备等相关细则,为学校发展和集团办学提供人才保障。

2)探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组织架构优化,组建集团事务中心下属各工作部,负责集团规划的编制,活动的组织、设计,以及集团内外部的联络、宣传、发布等具体事务。

3)起草《中科实验教育集团章程》,开展集团化办学的标准制定,定期开展集团内部学校的调研会与分析推进会,确保集团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达成

1、编制《学校管理实务手册》,形成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的学校内部工作格局。

2、完成《集团章程》编制,组织架构健全,四大核心项目顺利启动,集团化办学初现端倪。

二、党群工作

目标

加强队伍建设,突出党员干部核心引领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

措施

1、健全制度,打造“责任担当、廉洁自律,能协调合作、善创新执行”的干部队伍

1)坚持学习制。

A、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B、认真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相关内容,逐条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带头意识”。

2)落实党建责任制。

A、明确支部委员岗位职责,实施“项目领衔制”。

B、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依据书记能力清单、合格党员标准,规范党内民主生活。

C、完善党建“落实、督查、考核、述职、评价”五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做到“科学规范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3)完善干部培养制。

A、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报备制度。

B、明晰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中层干部述职、竞聘、群众评议等工作程序。推行干部工作项目引领制和问责制,加强对干部常态工作的研讨、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

C、完善学校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抓好梯队建设。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水平出色、管理能力公认、综合素养突出、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后备干部。

4)探索“教师师德档案”制。

A、不断研究把握师德建设新形势,加强师德规范、生涯规划、教育境界的引领与实践,结合校园网建设,尝试健全“实验小学教师(教工)师德储值档案”电子管理。

B、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六条禁令”,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树立师德良好形象,为自己的人生储值。

2、创新载体,积极营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1)实施 “阅.享”修身计划。

党支部牵头,各部门分层落实,在全校党员、团员、师生、家长中分层推进,以多元的“阅.享”嘉宾引领、不同主题、形式的阅读分享沙龙、家校协同参与、共享阅读推广等策略,培育“享受阅读、文明修身”的素养。

2)开展专项调研,提升服务效能。

A、开展“特殊学生跟踪研究、教师师德行为、教工合理化建议”等专题调研,结合专题培训,助推教师专业提升。

B、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活动,落实关爱实事,从专业提升、师德修养、活动减压、情趣培养等方面,倡导“工作时认真专业、合作时彼此支撑、分享时相互欣赏”,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3)打造“凝心聚力、引领辐射”的党员队伍

A、做好党员发展、管理和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

B、在巩固党员“微行动”的基础上,开展 “我是党员,我发光”主题实践活动。

C、以“创智暖屋”党员工作室为载体,发挥优秀党员引领辐射作用,继续推进基于学习的教育创新。

4)联动党群组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创建嘉定区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品牌校、品牌项目。

A、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及“三风”。

B、参与彩色绘本《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嘉定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的创作。

C、开展德育微课程《小畅传家风》的开发与宣传活动。

3、价值导向,培育“师德自觉、专业自信”的教工团队

A、践行、弘扬“懂得感恩、崇尚优秀”的校园精神,丰富学校的价值导向,凝聚人心、激发潜力。

B、整合文明单位创建、工会组织、共青团、关工委、统战等条线工作,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整体推进学校发展。

C、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结合文明共建项目,拓展“我嘉书房”、“老茶坊”“道德讲堂”、“中国唱诗班艺术中心”等服务平台与项目,依据创城和文明单位创建指标,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相结合,积极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贡献。

达成

1、“党员工作室、阅享修身计划”等创党建特色品牌,评选“优秀党员、党员先锋模范岗”等,并进行事迹宣讲。

2、拓展志愿者服务平台,积极投身创城行动,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三、工会

目标

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推进学校民主、高效管理。

措施

1、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代会作用,引导教工参与民主管理、以法治校

1)定期召开教代会或教代会扩大会议,重大事项提交全体教工大会讨论;规范教工提案及提案答复制度,定期开展各类意见、建议征询活动,不断改进学校工作。

2)教工积极参与评优推荐、测评等工作,程序规范、公开透明。

3)通过“民心日记”等多种渠道,关注员工需求,执行好各项教代会通过的决议。

4)深化校务公开,完善人事聘任和教工考核等,以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师德自觉的教师队伍

1)开展师德建设主题系列活动。

A、开展第三届“实小榜样”推荐、“魔力教师”评选及典型事迹宣传活动;

B、开展“我喜欢这样的老师”师德调研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评师评教;

C、依托校园网平台,实施“实验小学教师(教工)师德储值档案”电子化管理。

2)深化文明班组建设。

A、从“思想教育的小课堂、教学科研的小基地、参政议政的小参谋、排忧解难的小后勤、团结协作的小乐园、岗位立功的小先进” 六方面引导、实践与评价;

B、组织好各类教工社团活动,丰富教工业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

C、开展“文明教工、和谐组室”等评选活动,弘扬先进。

    达成

1、  评选“文明教工、和谐组室”等评选,组室团队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发展。

2、  积极参与各类评优创先活动。

 

四、德育实践

目标

1、实施育德培训,重点抓好班主任(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引领班主任(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以“中国唱诗班”、德育统整课程为特色,创新学校美育(德育)实践。

3、发挥家委会作用,完善家长学校等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建合力。

措施

1、关注班主任(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1)完善班主任(副班主任)选聘、考核机制(修订学期考核指标),德育常规工作落实到位,注重日常检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适度干预等,有管理、有指导。

2)启动心理疏导、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等专题研修课程,搭建班主任专业发展平台。

A、 以微信推送等方式推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B、 1~2次/学期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本年度论坛主题: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2、践行学校精神,落实培养目标,凸显德育统整课程育人价值

1)梳理主题、仪式教育等课程;德育显性课程、队本课程落实到位;

2)开发、实施小畅系列德育微课程四;

3)研究德育整合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与教学部门合作设计整合方案,如毕业季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等;

A、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多元实践基地, 年内与菊园地区科研院所、高校等签约合作共建;

B、完成1~2个社会实践课程方案设计,边实施边改进;

C、启动网格化德育活动模式(雏鹰假日小队、素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D、以家校共育为主题,通过家长微信转发、小畅系列播报等方式,展现学生健康、快乐的双休日、假期生活,家校共同“减负增效”。

3、以“中国唱诗班”为特色,推广嘉定“中华经典诗乐启蒙”成果

1)组织童声合唱团,开展经典诗乐推广活动。

2)利用红领巾社团、广播台等阵地,开展经典吟诵活动。

4、家委会工作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到位,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

1)启动家长驻校办公,家长义工参与护校、看护等管理,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职能与作用。

2)搭建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尝试家长工作坊;开发家长学校系列微课程,通过专家讲坛、亲子学堂等活动,引导家长走进学校,理解教育、共话发展。

3)  依托数字化优势,传播教育观念、分享教育心得,宣传办学特色。

5、用好社工团队,建立特殊学生评估、干预、矫治机制,积极争创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1)组建校内外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团队,有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心理疏导师培训,定期组织研修活动,助力教师自我成长。

2)修订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年度计划,开展好团队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等各项常规工作。

3)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按照达标要求,修订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工作量核定标准,研究增设“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评选系列。

6、少先队工作

1)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全力保障少先队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A、标准化队室纳入学校预算,并完成规划设计方案;

B、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红领巾广播站成为少先队工作的窗口、学生实践体验活动的载体;

2)重视少先队队本课程、活动课程建设,在学校课程规划中进一步明确。

3)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A、搭建大队辅导员专业发展平台,梯队培养机制健全;

B、重视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每个级段有核心组成员,实施错位发展;

C、 中队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整体提升。

达成

1、德育课程统整研究有1~2个设计方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有成功案例,德育工作特色鲜明有实效。

2、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各类评比展示中有突出表现。

 

五、课程与教学

目标

形成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及本区高新科技企业对接的教育直通车,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创新人才和优质建设者奠定基础,挖掘资源、有效整合、设计先行。

课程建设

1、 根据课程整合实施要求,改进师资安排、教学常规、教师考核等管理方案

1)实施基础教育十大项目之一的“触点课程深度变革”项目暨小触角课程结构性变革再探索。

A、课程内容以校历方式梳理,探索课程设置、过程实施及评价的多样化,修订相关制度,完善过程管理,试行考核、遴选等办法;

B、筹划承办全国课程年会分会场展示任务,打造校本特色课程、集团共享课程;

C、组织跨学科研修,尝试全课程;信息技术与自然科技等学科整合,探索主题式学习,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依托本土特色,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联系

A、基地联络与协议签订由党支部牵头、德育部门具体负责;

B、实践课程由教育教学两部门统整后实施,打造十门优质课程。

教学管理

3、健全教学质量层级管理网络,抓实教学五环节

1)明确教育教学规范要求,完善教学工作质量考核及绩效奖励办法。

2)修订教学五环节要求,通过展评等方式,促进学科间的学习、交流。一年一个研究重点,本年度研究重点:作业管理。

3)建立“教师个体-班级-备课组-年级组-学科组-教导处-校长室”的教学质量管理网络,依托逐步完善的评价机制,形成“自我监测、组内监测、学校监测”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4、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研训教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1)围绕年度研修主题“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促进学习”;提炼“对话与倾听”课堂文化特征。

A、专家讲座指导(学科大组研修);

B、五年内新教师亮相课、成熟教师展示课(跨学科研修);

C、首届学术月暨骨干教师课堂开放活动—一课一报告;“名师说故事”微信推送;课例研究成果推荐《新课程专辑》发表)(跨学科研修)。

2)确立学科研究方向,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修订“合作发展型教研组”评选奖励方案。

A、以市区级课题或项目,作为语数英学科研究方向;

B、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课程设计,作为音体美学科研究方向;

C、以实践性、体验性作业设计,作为其他学科研究方向。

5、坚持“基于学习的教育创新”办学特色实践

1)以编制《信息技术三年发展规划》为契机,通过《以校为本质量保障体系》等项目转化为课题的方式,继续探索数字化实验,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2)注重实证研究,实施基于大数据教与学的诊断与改进计划。

A、依托第三方、学科专家,做好数字化实验班基础素养评测、一二年级学科素养评测、零起点等第制第三方评估等数据解读、问题归因,提出改进措施;

B、启动校际合作,开展骨干教师引领下的课堂实践:结对学校送教;合作学校课堂追因的教学实践。

C、抓实同伴互助式的备课组内课堂实践,以科学评价撬动课堂改进—学科课堂评价量规的研制。

3)重视翼学院平台题库校验,厘清学科知识点、适性训练题与学科能力之间的内在逻辑,设计阶段评测工具,平台数据更具科学性。

6、继续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研究—基于互联网+未来的项目化学习实践

1)梳理项目化学习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经验总结、研究案例,在区《进修与研究》发表,案例争取入选市级研究成果。

2)制定新一轮研究主题,继续难点突破,依托翼学院数字化平台,实现学习过程可视化,项目化学习列入430综合实践活动,并尝试学情观察员制度

3)邀请市区专家指导,共同设计研究框架,厘清研究思路。

4)项目化学习的理念逐步引入创客空间“人文+科创”类课程,其他学科课堂。

达成

1、小触角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内容丰富、评价多元、实施灵活,挖掘在地资源,探索课程结构性变革,《课程纲要》初步编制完成。

    2、“研训教评”一体化管理模式初见成效,学科建设方向明确、质量稳步提升,市区级研究项目扎实推进。

六、教师发展(队伍建设)

目标

贴近需求、分层培训、分类指导、服务第一、评价导向,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措施

1、 改变评价观念,设计评价适应性专长的指标

1)梳理常规知识、技能,实务性培训必修课程,精简高效;实施适应性专长培训—做好情境任务的设计,有计划,有实效,提倡“研训教评”一致性。

2)研究教师发展性评价,通过建立适应性专长评价指标,与日常研修、综改项目、绩效考评等建立联系,引导教师在行动中成长,减负增效。

3)系统设计,部门协同、项目推进、学分管理,绩效评估,高质量完成2017年教工培训计划。

2、结合上一轮市级督察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基地学校各项工作

1)设计见习教师通识培训、专题培训课程,编制工作计划(学期/学年),组织开展好各类研修活动(与本校活动紧密结合)。

2)实施带教导师遴选考核等管理机制,通过“师徒带教、组室带教、学科带教、双导师配备”等具体举措,营建新教师成长的有利机制,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3)规范经费支出等过程管理。

3、研究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教师培养新机制。

达成

1、评价侧重于教师在新情境中快速地反应和适应性地改变能力。

2、见习基地学校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力求培训课程化、学习系统化、管理网络化,带教教师遴选、考评等相关配套制度完善。

 

七、教育科研

目标

重视科研基础工作,通过小课题群申报、项目转化等方式,打造一支优秀的科研学术骨干团队,提炼阶段性研究成果。

措施

1、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及科研团队的培植,促进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相互渗透

1)加强“研训评教一体化“研究,各条块工作进一步统整、聚焦。

2)以五年内青年教师为重点,加强科研方法指导。

3)以骨干教师为核心,领衔或参与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引领学科建设。

2、完善科研常规管理,建立市区校课题分级管理机制,规范立项开题、中期汇报、结题审验等工作

1)完善科研常规管理及激励评价机制。

2)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确立学科研究方向(项目或课题)。

3)  教科研整合,研修活动成为常态。

3、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加强指导,推进全体教师小课题群实践

1)建立学术委员会,鼓励骨干教师、成熟型教师参与学术研究、课堂指导、课程建设等。

2)形成“小问题--小课题--课题群--重点课题(项目)”的研究格局。

3)聘请专家指导教师课题研究,培养一批有研究能力和科研意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4)搭建更多专业发展平台,推出教师个性化研究成果,骨干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达成

1、启动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小课题群研究有实效。争取有区级重点课题或青年教师市级课题立项。

2、探索“研训教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研究成果提炼与转化上做文章,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平台。

 

八、总务后勤

目标

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明确后勤保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宗旨,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向,勤奋务实、高效优质。

措施

1、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创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

1)优化机制,建好队伍,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教育教学一线保障到位。

A、修订后勤教辅人员岗位职责,根据核定职数和学校工作实际,合理分工、人尽其用;

B、建立各岗位工作标准及规范流程,提高执行力、提升满意度;

C、修订后勤、教辅人员(包括安保人员在内的所有学校用工)考核评价方案。

2)整体规划,逐年实施,为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创造应有的环境基础,年内完成改造项目:

A、学校门头、道路及操场改造、监控设备一体化改造、煤气报警及广播线路系统等改造;

B、创新实验室项目落地,完成创客空间整体设计,争取年内部分实现,成为德育实践、项目化学习、主题式活动的载体;

C、做好图书馆、小剧场设计方案及预算方案,争取纳入18年度改造项目。

D、完成陈列室、户外学习空间建设;

E、编制学校内外墙改造方案、食堂内部设施等改造方案,做好校园文化整体设计,逐年落实。

3)研究后勤社会化,完善学校内部后勤事务保障管理。

A、严格落实定期消毒、卫生保洁等制度;

B、细化信息技术维护项目,落实摄录等基本要求;

C、提升食堂管理品质,建立食堂监管委员会,实施学年满意度测评续聘机制,日常管理精细,确保师生安全、健康。

4)加强学校资产、预算、财务等管理,统筹规划学校发展事项,规范学校经费支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A、摸清家底,完成资产清查,逐步、有计划地改善教室、办公室等条件;

B、仓库、仪器室等账目清楚,通过平台公示,为教工领用等提供优质服务;

C、定期研究学校经费支出,精准把握政策,统筹协调各部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师生发展提供优质保障,为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及养护管理,校园有绿化小品,定期绿化美化办公室、公共部位环境。

达成

1、完成规划年度目标-校史陈列室、户外学习空间建设。完成年度改造项目,提出后一年度预算计划、落实改造项目方案编制,校园环境面貌有改变。

2、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管理机制基本完备,对教育教学一线保障满意度高,助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项目顺利落地。

九、人力资源

目标

完善人事相关制度,精准把握政策,搭建多元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

措施

1、规范教师招聘录用流程,完成年度招聘计划,会同课程管理中心做好新进教师实习、见习期间的工作安排及津贴待遇等管理,起草《教师招聘录用流程》等相关制度程序。

2、会同各部门完善绩效工资配套细则,规范日常发放,对工资平台问题及时做好答疑。

3、排摸校内岗位设置情况,梳理各岗位基本职责,为全员岗位聘任提供决策依据。

4、梳理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为教师职称评审、晋级等提供切实服务。

5、与各部门协调,共同做好学校信息发布、会务落实、对外接待等日常事务性保障。

达成

1、人事、工资等配套细则不断完善,政策宣传到位,起好激励作用,为教工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学校事务保障顺畅。

十、特色工作

目标

建立全新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

措施

1、完成艺体科三年发展规划编制,落实“艺体科团队、特色课程、校园文化”三大抓手,重点抓好“合唱、舞蹈、器乐”三大音乐社团;“书画陶艺蜡染、美术馆内外课程”等美术特色项目。继续加强体育特色课程建设(年级主项),布点项目(足球、棒垒球)争取出成绩,新增跆拳道等项目。

2、  基于创客空间的深度学习,学习要素环环相扣。

1)  充分利用在地资源,“人文+科创”类校本特色课程、集团共享课程全面启动。

2)  完成创客空间第一期建设,为深度学习提供环境基础。

3)形成一支校内外教师、家长、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课程全线引入,创新实验室项目落地,进行项目化学习方案设计并启动。

达成

1、各类艺体科社团,在丰富学校特色课程内涵的同时,活跃师生校园生活。

2、落实各年级创客课程,初步建立低中高年级段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十一、其他工作

1、加强学校档案管理,重视数字、影像档案的收集与存档(年度重点工作);做好基建及其他后勤管理类档案存储工作。规范部门档案收集、教师申请阅档等日常工作。提高档案使用效益,在教师职务评聘、晋级等过程中提供切实的服务与保障。把服务满意度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评价依据。

2、加强图书资料管理,按照年度考核指标要求,制定图书经费使用相关规定及操作流程,师生图书经费支出、馆藏图书、资料等达到规定要求,做好新书添置、旧书剔除工作,建立流动图书馆,丰富430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作家进校园等读书活动(年度重点工作)。把图书、资料为教育教学、师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评价依据。

3、重视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丰富体育课程建设,从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家校共育开展亲子锻炼等入手多管齐下、系统改进,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进。加强校园卫生工作,做好晨检、消毒,加强食堂监管,每日必查,重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加强传染病防控,重视近视率、龋齿率、肥胖率等跟踪、监测、汇报、干预等工作。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820号